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引导青年师生聚焦乡风文明建设,发挥学科优势服务乡村发展,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华南农业大学“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的通知》安排,现决定在“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中开展“文明乡风建设现状与路径调查”专项调研行动。具体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本次行动旨在组织师生深入广东省典型区域,系统调研文明乡风建设的实践成效、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提炼可推广的基层经验,为广东省乡风文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案。
二、活动主题
文明乡风建设现状与路径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华南农业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共青团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委员会
四、活动时间和参与对象
2025年7月—8月,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均可报名参与,深入调研广东省内文明乡风建设情况,了解文明实践的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组队参加。
五、活动形式与实施方案
(一)调研范围与内容
以广东省文明乡风建设为总体背景,聚焦河源紫金县、清远阳山县、广州从化区三个典型区域,开展以下调研:
1. 精神文明建设硬件设施和人才资源,重点关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配置及其运行。
2. 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及其相互关系。从质量上,重点挖掘特色典型,揭示存在问题;从人群上,关注人民群众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区域上,重点关注区域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3. 乡村文化资源普查。对乡村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民俗活动、地方节庆、传统手工艺等各类文化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普查对象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历史遗址等,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民间故事、地方戏曲等。
4. 品牌化特色化提升。深度挖掘紫金县、阳山县、从化区文明乡风典型事迹,采发高质量新闻稿件和短视频,通过广东卫视、南方网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资源支持,提升社会影响力,打造文明乡风宣传标杆。
(二)调研形式
本次调研开设“个人调研”和“团队调研”两种调研形式。立项后的个人/团队须在暑假完成一次调研。
1. 个人调研
(1)调研范围
每位参与者需独立完成广东省内2个行政村(须从紫金县、阳山县、从化区三地中选择)的乡风文明建设问卷调研。
(2)调研内容
每个行政村需要完成一份乡风文明建设调研问卷,围绕文明实践中心运行机制、文明培育特色活动、文化资源保护现状等主题(至少选择2个主题),拍摄村庄文明元素(如实践站设施、民俗活动场所、非遗展示点、青少年参与场景)、访谈过程(调研员与被访者合影),不少于3张照片。照片须通过“今日水印”相机APP拍摄,须标注水印,含行政村名(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名称)、拍摄时间,真实反映乡风文明建设实况。
(3)立项数量
“个人调研”立项上限为80人,不与“团队调研”重复。
(4)结项要求
提交符合要求的完整问卷,完成相关主题拍摄照片。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围绕文明乡风建设现状、问题、对策建议三个部分写一份简要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可以围绕村庄个案,也可以进行多村庄比较研究。
2、团队调研
(1)调研范围
团队人数控制在6-8人,需在紫金县、阳山县、从化区中选择至少1个区县,对至少10个行政村进行乡风文明建设调研。
(2)调研内容
团队在每个行政村围绕行政村文明实践中心运行机制、文明培育特色活动、文化资源保护现状等主题(至少选择2个主题)展开调研,每个村庄需拍摄村庄文明元素(如实践站设施、民俗活动场所、非遗展示点、青少年参与场景)、访谈过程(调研员与党组织负责人合影),不少于3张照片。团队需拍摄共计不少于30张照片。照片须通过“今日水印”相机APP拍摄,须标注水印,含行政村名(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名称)、拍摄时间,真实反映乡风文明建设实况。
(3)立项数量
“团队调研”立项上限为6个团队,不与“个人调研”重复。
(4)结项要求
提交10份符合要求的完整问卷,完成相关主题拍摄照片。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围绕文明乡风建设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共同撰写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主要进行多村庄案例比较研究。
六、参与方式
1.加入活动群。各参与活动的个人/团队负责人统一加入活动微信群,便于后续活动通知的更新、问题的答疑和资料的汇总。
2.自主报名。各个人/团队统一填写《2025年暑假“文明乡风建设现状与路径调查”专项行动报名表》(附件1)、《2025年暑假“文明乡风建设现状与路径调查”专项行动信息汇总表》(附件2)、责任书(附件3),于7月11日下午5点前将以上文件压缩并发送至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邮箱myxg@scau.edu.cn。
3.文件命名。团队内成员的责任书需要合并在同一份pdf文件中提交,具体参照如图所示。
4. 承办单位复核。复核后公布最终结果,并为所有通过审核的同学统一购买保险,没有通过审核的学生不得开展相关活动。
5. 活动开展。通过审核的所有参与学生及带队老师须完成调研培训后,可以按照计划开展调研。活动期间谨记“安全第一”原则,如遇突发情况,要及时联系学院。活动结束后,及时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将相关调研材料上报。
七、激励奖励
根据以上结项要求提交材料,调研作品须保证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任何一项未提交完整都视为调研项目未完成。活动完成后,参与者可获得调研经费和志愿时。
个人调研:每按要求完成一个行政村的调研,给予25元调研经费,配备6个志愿时。
团队调研:每按要求完成一个行政村的调研,整队配备12个志愿时。调研总经费300元。
完成多个行政村调研,调研经费、志愿时均可累加(即调研共覆盖4个行政村的个人可获得调研经费100元,配备24个志愿时;调研共覆盖10个行政村的团队可获得调研经费300元,整队配备120个志愿时)。
承办单位将在提交的调研作品评选出优秀等次,并评选优秀团队、优秀个人等奖项,予以表彰。
八、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管理。各学院应以团支部为单位,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调研。密切关注学生活动进展,灵活应对突发状况。确保实践内容经过审核,并为学生购买保险后方可进行。
2.重视个人安全。学生需优先考虑自身安全和健康。注意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遇身体不适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应立即停止或推迟活动。
3.知识产权归属及保密。所有参与个人和团队应保证本项目成果不会产生因第三方提出侵犯其专利权、商标权或其他知识产权而引起的法律和经济纠纷;如因第三方提出其专利权、商标权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侵权之诉,则一切法律责任和经济纠纷由参与个人和团队承担。此外,所有项目成果未经主办单位同意,不得对外公开使用。
4.总结与宣传。参与学生个人或团体要及时总结实践活动的经验,包括工作安排、执行措施、动员情况、重点项目及成效等。积极通过班团会、各级分享研讨会等活动形式,分享实践经验与感悟;积极向院校等官方媒体、新媒体平台报送社会实践活动信息,不断提升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
共青团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委员会
2025年7月8日
- 初 审 | 李萌萌 复 审 | 李 敏 终 审 | 项 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