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我院举办青年学术工作坊 共探“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建设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9-19浏览次数:58

2025年9月12日下午,我院第三期青年学术工作坊在2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第二个结合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逻辑与路径研究》为核心主题,汇聚多校学术力量展开深度研讨。活动由缪燚晶副教授主持,特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委党校的位校外青年学者与我院部分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在主旨发言环节,位校外学者聚焦文化主体性展开深入交流,带来多维度的学术洞见。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钊教授提出,文化主体性兼具“既定”“生成”的双重属性,文化共识是形成文化共同体的关键根基。他指出,中华民族当前的文化主体性由两次重要融合塑造而成,巩固这一主体性既需从历史融合经历中汲取经验,更要具备开阔的世界历史视野。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小勇副教授则从基础概念厘清入手,强调把握主题需先明确“文化”“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发展”的核心内涵。他表示,文化的定义可指向人类社会的“活法”“看法”“想法”三个维度,而理解文化主体性必须兼顾历史纵深与当代视角,实现古今视野的有机贯通。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立华副教授结合欧洲历史发展脉络,从经济视角切入分析中华文化的历史方位。他提出,当前我的发展“起飞姿势”仍受西方模式影响,这一现实构成了探讨文化主体性巩固问题的重要前提,为研讨提供了务实的思考基点。

随后进行的课题研讨环节,广东省委党校洪志雄副教授对课题申报书《“第二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与路径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学者们也围绕课题申报书展开热烈讨论聚焦标题提炼与可行性论证等方面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为“第二个结合”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提供了具体思路。

本次青年学术工作坊搭建了校际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优质平台。通过对文化主体性的深度剖析与思政课融入路径的务实探讨,不仅深化了“第二个结合”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认知,更凝聚了学界智慧,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推动“第二个结合”研究走向深入、助力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图  缪燚晶)


  • 初  审 | 李艳丽 复  审 | 练庆伟 终  审 | 项赠

地址:天河区五山华南农业大学4号楼

电话:020-85286459

邮箱:sizhengbu@scau.edu.cn

Copyright ©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ICP备案号:粤ICP备 05008874号

管理登录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号:Makszy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