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增进省内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2025年10月24日下午,我院在201会议室成功举办第4期青年学术工作坊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云周副教授为主讲人,作题为《大历史观视域下如何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专题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周龙副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陈明亮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鄢海亮博士、我院蒋正峰教授、院长助理赵志宇副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赵艳芝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学术沙龙由李蒙蒙博士主持。

秦云周副教授立足于大历史观的视野,重点从“学生的困惑”、“教学的问题”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三位一体”应对方案。他强调,教师应注重课程设计的优化,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方面,秦云周副教授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敌后战场”为示范,从历史细节切入,通过大量中外文献档案论证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这一不争之事实,引发在场教师们的高度共鸣。
自由讨论环节中,周龙副教授对秦老师的报告内容深表赞同,并指出文献史料的有效征引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有助于将宏观的大道理讲清讲透,并由此强调了科研赋能教学的重要性。陈明亮副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大历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应将中国近现代史的“大道”与微观的历史细节做到有机结合。鄢海亮博士长期深耕于抗日战争史研究,亦强调了细节论证宏观理论的必要性。蒋正峰教授指出在“大历史观”视域下,有非常多鲜活的案例或资源可以融入课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与说服力,同时强调一线思政课教师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素养与科研能力。赵艳芝副教授系统介绍了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实践,并从政治学的视角提出了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的个人思考。孙华老师和陈珺君老师分别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提升课堂抬头率分享了教学经验。
蒋正峰教授在总结讲话中,对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表示了高度赞赏。他指出,此次校际交流活动既增强了兄弟院校的沟通与交流,也为我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并希望与会同仁能够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将“大历史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守正创新,共同致力于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引导广大青年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智慧力量,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定前行方向!(文/吴琪玙 图/张丽红)
- 初 审 | 李艳丽 复 审 | 练庆伟 终 审 | 项赠


